时荣恒,43岁,南川大有镇大保村人。1994年赴广东打工,从皮革厂到化工厂,从最初的“打工仔”成长为一名企业经理,又从企业经理变身为工厂老板。2015年,机缘巧合之下他决定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大有山水”。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外闯荡打拼20多年的时荣恒回到家乡,靠着大有的山水,开启了创业之路。
1994年,时荣恒高中毕业,想改变生活的他决定走出大山做出个事儿来!靠着辛苦攒下的300元路费,时荣恒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初到广州的时荣恒觉得自己和这个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格格不入。“广州的工厂对技术要求高,在求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才发现,你要是没有一项赖以生存的技能,几乎无法立足。”为此,时荣恒选择了合成皮革这项对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
合成皮革需要耐心与细致,因为这个工作,他这个山里出来的年轻小伙子忽然变得一丝不苟起来,时荣恒说:“从没发现自己能这么认真地去做一件事。”
也许是因为认真,时荣恒的合成皮革技术掌握得越发精巧,加之爱钻研,他的能力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随着见识和能力的增长,时荣恒选择去其他更有潜力的工厂继续学习“皮革”制作。在皮革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后,时荣恒凭着执着和坚韧,从制作合成革的一线工人,成为了一名企业的管理者,直至在福建开办了自己的精细化工厂。
在外打拼二十多年,时荣恒始终割舍不下对家乡的那份眷念。“一直以来我都有回乡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寻找到很好的投资项目。”时荣恒说,在大有,除了依靠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种养殖业似乎并无其他出路,但是水却是这里实打实的生态资源。
机缘巧合之下,2015年,42岁的时荣恒入股朋友的重庆市龙岩山水业有限公司发展大有山水。“那时候,原本的大有山水在管理运作、生产流程等环节存在弊端,在和朋友商议后,决定由我来运营管理公司。”时荣恒说。
8月18日,时荣恒正在监督工作人员给饮水桶消毒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走访调查,他了解到南川城区有4个本地的桶装水品牌,以及另外20个来自主城的品牌,它们都有着较为强大的基础。“大有山水是我区目前起步最晚的一个企业,为了打造品牌效应,我联系水质专家,经过反复检测,在大有镇内10多个金佛山龙洞水的水源点中选出了大保村6社这处最佳水源位置。”
此外,根据自己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加上对桶装水行业的深入分析,时荣恒还改善了生产线,把大有山水的桶装水厂由半自动化改造成了全自动化生产,保证每天的产量达到1000桶,除了在区内销售外,还销往万盛、巴南、贵州等地。
经过短短一年的运营,现在年产值已经达到一百余万元,占据了南川本地10%~15%的市场份额。
对于水厂,时荣恒似乎有操不完的心,不论大事小情、细枝末节他都亲力亲为,有着用不完的精力。时荣恒说,自己是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为此,他给工人们的印象,既是老板,又不像老板。
受到6月强降雨影响,渝道路狮朝湾段、南正路学堂坝段相继发生塌方,要送水出去就只有绕行。因为担心送水的驾驶员长时间开车太累,时荣恒便每天跟着送水师傅跑一个来回。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工人的努力与辛劳分不开。”时荣恒说,自己也当过工人也明白其中的酸楚,所以给予工人的关爱其实和关爱企业并无差别。“随着我们品牌的打造,以及企业的发展,我们未来要把大有山水卖得更远。这其中离不了工人们在后方的支撑。企业的壮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于我,同样如此。”
图文来源:
http://www.cqncnew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44&id=86570

吴绍明和韦会华樱花树下相知相守的一对古稀老人。
苏美华南川人,92年生,10年入伍。话务射击驾驶战车,巾帼不让须眉…
刘克建72年生,黎香湖人,农场主。宁当一分钱老板,不做一块钱工人。
刘宛利家住南川市区,10岁小学生,妈妈坚强孝顺的好女儿。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