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华,南川人,1992年3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此前就读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她是不服输的“90后”,参军后没有选择自己的护理本行转而进入通信连,参加射击队,甚至驾驶装甲战车。凭着一股虎劲儿,真真的巾帼不让须眉……

铁甲轰鸣,尘土飞扬。某型步战车驾驶比武现场,一辆步战车依次平稳的通过了各类限制路和车辙桥、弹坑、土岭等障碍物,裁判组人员纷纷点头称赞。当战车停在终点线,驾驶员开窗下车,脱下工作帽时,更是迎来阵阵掌声,因为工作帽下赫然是一个女兵的面孔。这个女兵就是驻滇某装甲旅通信连下士苏美华,看起来皮肤白净斯斯文文的她,骨子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虎劲儿。凭着这股虎劲儿,苏美华也成为了这个旅史上第一批驾驶步战车的女兵之一。
“我最听不得的一句话就是‘90后是垮掉的一代’。”新兵下连后,苏美华本有机会去卫生队干她的本行护理专业,但是她毅然做出了放下针头,扛上钢枪的决定,她说自己入伍就是为了把自己锻造成一名真正的女战士。
四年来,苏美华学习掌握了三门专业。入伍第二年,她在旅群众性比武中取得了报话专业第一名;去年她又在旅“创破纪录”活动中,取得500米收放线第一名。苏美华还是旅女子射击队成员,射击队在与旅多个营连角逐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元旦,苏美华在军营超市购物时,无意间听见装步营一群男兵在议论:“女兵干干卫勤保障还行,我们旅女兵不少,对提高战斗力却没什么用。”当时不是身旁战友劝阻,以苏美华的个性,她肯定会冲上去与他们争吵一番。
“指导员,我要下挑战书!”回到连队后,苏美华放下东西就冲进了指导员何光辉的房间。
指导员不禁有些无奈:“这大过节的你又怎么啦?又要跟哪个女兵挑战三公里?还是投弹?”
“不,我这次要挑战全旅男兵!”
“什么?你想跟他们比什么啊?”
“比什么都可以,现在我们专业扩展了,通信连很多专业我们都能上手,学得不比男兵差。”
“那你应该跟我们连队的男兵比啊,其他单位的可大都是主战装备——坦克、步战车!”
“那我们也要学坦克、步战车!”
指导员当时以为苏美华只是一时冲动,没想到,苏美华把她的想法告诉了其他女兵,还得到她们的一致支持。苏美华便利用政工网交流平台,联名女兵把她们的想法汇报给了旅首长。“上了战场就没有男女兵之分,只有战斗员,女兵主动精武强能应该大力支持。”旅长张永明说,党委一班人决定同意让女兵学习装甲步战车。

战车之上的轻舞飞扬,苏美华(右)和战友在一起。
练为战,战必胜,苏美华正在检查战车车况。
下了训练场,苏美华她仍然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兵。
如愿以偿的苏美华主动选择了学习步战车中较苦的驾驶专业。虽然对学习装甲驾驶这个专业的苦和累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当苏美华真上车了才知道这块骨头不是一般的难啃。她1米74的个子,平时军装都得穿“特号”,而驾驶室的空间太小,刚开始很不适应,一动就磕到身体,没一会儿功夫,手、膝盖、腿都磕青了。
苏美华在日记中写到:“以前认为练步枪分解结合就是最苦的了,为了追求速度,手被划破了一次又一次,这才知道枪要喝血。没想到练步战车驾驶更苦,在狭小的空间里磕磕碰碰,一不小心就会掉块肉……不过我是不会放弃的。”
装甲车的方向盘不那么轻巧,有时遇有不好走的路段要使好大的劲才能将方向控制好,换档也不那么轻松,需要很用力才能挂得上档。训练两天下来,苏美华吃饭拿筷子的手都抖得不行。
为了强化上肢力量,苏美华便每天加班练俯卧撑和哑铃。有男兵调侃她说:“苏班长,你要是练成了肌肉女,当心嫁不出去哟。”她却举起胳膊,摆个秀肌肉的pose回道:“我以后只嫁打得赢我的肌肉男!”
一个月下来,这个旅再没有了对这群女兵怀疑的声音,尤其是坐过苏美华驾驶的步战车的“90后”男兵,像注射了兴奋剂似的,训练劲头儿增了好几倍。
“三·八”节前夕,通信连女兵向旅男兵发起了挑战。刚看完苏美华驾驶全程的装步一连上等兵董朝盛感慨地说:“没想到苏班长技术这么过硬,这次我的脸丢大了。”……
图文来源:http://mil.cnr.cn/ztl/nqnb/rw/201404/t20140430_515410319.htmlhttp://www.nctv.tv/xinwen/class/02096/2014529/20145294070.htm

张勇1976年生,家住东城街道,身残志坚的脑瘫患者,网络写手。
肖斌83年生,东城街道人,南川思翼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李攀1991年生,头渡人。一个经历丰富,为梦想坚持不懈的年轻人。
王淑贤东城街道人,20年如一日坚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