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图文 发布时间:2014-11-5 14:25
孙林新,南川三泉镇人,今年57岁,白庙村小学唯一的一名村校老师。在28年的时间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送了很多的孩子走出大山,但自己却守着艰苦与冷清从未离开。理由很简单——知识改变命运。他要是走了,孩子们就得和当年的他一样受苦…
孙林新

孙林新今年57岁,他那个年代的人,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想要走出农村,抓紧一切机会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孙林新无疑就是那个让同学们“羡慕嫉妒恨”的幸运儿——他有一位当教师的父亲。中学毕业后,孙林新顶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很快,又被送往教师学校进修转了正,不出意外,孙林新很快就能和自己打心眼里不愿过的“苦日子”告别了。

然而,孙林新却做了一个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回农村来。就是这个决定,让他成为了南川区三泉镇白庙村小学里唯一的一名村校老师。在此后的28年的时间里,他送很多孩子走出了大山,但自己却从未离开。

记者来到孙林新坚守的村校时,他正在二楼的寝室里吃早饭,饭菜很简单,一碗油茶,一盆白菜豆腐汤,和一碗白米饭,匆忙吃完,孙林新便赶紧到校门口等候孩子们。

【泥泞的上学路,孩子们风雨无阻。】
泥泞的上学路,孩子们风雨无阻。

【课堂上专心致志的学生。】
课堂上专心致志的学生。

学校在海拔1100米的金佛山山麓,两间教室,两个老师,41位学生,离最近的集镇也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这里地势偏僻交通不便,更由于人烟稀少,每年最多能招到10来个适龄入学的学生。区教委曾考虑撤掉白庙村小学,但山里的孩子如果到三泉镇中心校就读,每天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这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实在难以承受。于是,在各方的坚持下,白庙小学终于保留了下来,每两年招生一次,待孩子们读到小学二年级时,再转到镇中心校。村校里,曾经有十多年光景,老师只有孙林新一人。 “音乐最吃力,毕竟我一个老头,只能教一些最简单的歌曲。”孙林新老实说,“好在这两年村委派来了张小会老师来教幼儿班,能教他们唱歌跳舞,做做游戏。”

【寓教于乐,两位老师都深得同学们喜爱。】
寓教于乐,两位老师深都得同学们喜爱。

张老师常常会亲切的叫孩子们“幺儿”,孩子们也习惯了管老师叫“妈妈”。虽然教音乐不是孙林新的长项,可讲起数学课,生动形象可一点都不比城里课堂差。这还不够,下一堂体育课上立定跳远,孙林新也借着比赛谁跳得最远,再给孩子们温习刚学过的长度单位。

结束了上午的课程,孩子们都饿了,孙林新赶紧把热腾腾的饭分给他们,才开始做自己的午饭。有了张老师帮忙,“现在做饭好多了,去年教委的人还来给我把水管接到了二楼。以前冬天水管结冰,还得到下面村民家去挑水吃。”

【张老师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要负责热饭打扫卫生。】
张老师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要负责热饭打扫卫生。

【孙老师简单的早餐。】
早上,孙老师简单的早餐。

【幼儿班一位学生自带的午餐。】
中午,幼儿班一位学生自带的午餐。

中午12点,孩子们开始午休吃饭,他们都是早上带饭到学校,中午由老师用土灶大锅热给他们。一个幼儿班的孩子见记者拍他,吃得特别起劲,问他好吃吗,他说好吃,吃的其实也就是白豆拌饭,逗他问为什么好吃,他说妈妈做的就是好吃。

记者问孙老师:“这么苦,当年您为什么要回来?”

“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我们当时读书的时候,就是早起晚回,要走一个半小时到半河去读书,太苦了。我要是走了,孩子们就得和当年的我一样受苦。”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改变了孙林新的命运。“我们都喊他‘老鬼’,几十年都在这儿了没走,你说是不是老资格嘛。”村民伍怀珍是孙林新的老朋友,他的大儿子、小儿子,现在还有孙子,都“喝”过孙林新的墨水。每天趁着等小孙子放学的时间,伍怀珍顺便把校门口的路修整修整,“这是我们能给老鬼做的”。

【接孙子放学,村民顺便会把校门口的路修整。】
接孙子放学,村民顺便会把校门口的路修整。

【放学,孙老师与同学们告别。】
放学,孙老师与同学们告别。

送走孩子们,整个学校就只剩下孙老师一人,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批改作业。这些年他在孩子们身上花了多少心血,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却唯独欠了自己儿子一份父爱。

儿子考到城里的学校后,妻子要照顾在乡下的孙林新,只好让儿子一个人在城里读书,由于没人教管,原本成绩不错的儿子最后没能考上大学。说起这事,孙林新的语气里是满满的内疚。

地势偏远、气候恶劣、条件简陋,孙林新的7个同事都先后调离,远在成都的老伴和儿子一直劝他“退居二线”,带孙子享天乐,但他总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冷清,怕出去跟别人打交道,不适应。老伴和儿子都知道,其实他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呢。

现在,他想得最多的,是脚下泥泞的路,“要是能把这段学校到公路的小路修好就好了,孩子们下雨天就不容易摔到田里去了。”

一个人、一个班、孙林新就在这金佛山麓守了28年,他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里,把一个个孩童从懵懂未知教育成才,让他们走出大山,而他就一直坚守在这里,从未曾离去。

图文来源:
http://cq.qq.com/zt2014/cs23/index.htm
http://www.cnepaper.com/ncrb/html/2013-09/10/content_3_1.htm
http://www.cqncnews.com/Article/2013/201309/20130909175538_139150.html

寻一个ta,找一个你,让所有南川人在这里相遇!
  • 黎贵建
    黎贵建骑龙人,1980年生,现居大连和沈阳,某服装奢侈品牌区域经理。
  • 陈明正
    陈明正石墙镇人,国家电网农村抄表电工,兢兢业业已工作13年。
  • 王华强
    王华强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技术精湛医德优良,曾获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 张邦扬
    张邦扬73岁,古花乡人,远近闻名笔耕不辍的退休老人。
Trackback Url:https://nanchuanren.com/people/sunlinxin/trackback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

文明用语!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个中情节、缘由以及真实性由受访对象本人负责,若有失察失实之处,你可以置评但是绝不允许进行人身攻击!原则上我们相信真善美,包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