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芳馨/图:李相博 发布时间:2016-10-10 17:22
王明洪,1978年生,南川木凉镇人。1995年高中毕业外出务工,当过包工头、贩过蔬菜。2004年流转了木凉镇玉岩铺村荒山250亩种植水果,2013年注册南川区首个家庭农场,2015年参加了全国第九届“青年致富带头人”表彰大会,并代表重庆市家庭农场汇报发展情况,成为当地耀眼创业明星。

王明洪

时至今日,农民这个群体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形象。而木凉镇玉岩铺村的王明洪,用他的亲身经历证明,只要肯动脑、舍得干,农民也可以进人民大会堂汇报工作,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也大有作为。

在区里,王明洪的头衔不少,各种创业明星、各种优秀青年、各种突出个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头脑灵光、做生意很厉害的人。

说起他头脑灵光,那可厉害。1995年高中毕业后到福建打工才两个月,17岁的王明洪就成了包工头。原因很简单,他钻研之下,改进了厂里落后的生产工具,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老板一下把两个车间承包给他。半年后,在大多数人还领着200元月工资的时候,王明洪已经做到了6000元一月的工资。但这下老板输不起了,提出降工资,王明洪一气之下干脆回到南川,决定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

可他毕竟年轻,回来后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欠了一身债,5年后,王明洪不得已再次来到福建打工。

摸着身上仅有的200块钱,王明洪想到做蔬菜贩卖生意,“从这里进货,拿到那里去卖,也就是倒买倒卖。”3年后,他不仅还完了账,还剩下3万元存款,因母亲生病,王明洪又回到了木凉。

看着家乡这片没人耕种的荒山,王明洪想,为什么不种蔬菜拉到福建去卖呢?他拿出27000元流转了250亩土地,种起了冬瓜和白菜,可没想到这贫瘠的土地并不适合。失败后,王明洪并没有一蹶不振。那就种果树吧,他想。

【王明洪在自家梨园里修剪梨树】
王明洪在自家梨园里修剪梨树

王明洪选择了当时大家都没听说过,但品质最好、价格最高的圆黄梨树苗,再用余下的3000块钱搭建砖房,做了一个临时住所,又在树下套种了花生、西瓜等短期经济作物,以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用于培育果树及生活开支。

到了2009年,梨树终于挂果,王明洪兴高采烈地拉到市场上去,这种套袋的梨子立即征服了消费者。可让他失望的是,大家只认可圆黄梨的口感,却不认可价格。在跑了一圈市场、问专家后,他很快就发现,同样的梨子,用纸盒包装后价格就上去了。这让王明洪意识到品牌和商标的重要。

2010年,王明洪不仅注册了商标,还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12个梨装一盒卖到了50元。在乡政府的推介下,一个星期就卖完了两万斤。“那时候才真正感觉有钱赚,天不见亮就有人来到坡上,看着你摘,看着你装盒。”

于是,王明洪做了小小的改动——16个装一盒卖到100元。“就算这样还是很好卖。”王明洪说,经过媒体报道后,每天订购电话都要接200个。

【王明洪和妻子走在待开垦的荒山上】
王明洪和妻子走在待开垦的荒山上

到了2013年,王明洪渐渐扩大了规模,除了果树外,还发展了100亩鱼塘和蔬菜。

机缘巧合下,他听农业部门的人说,以后国家会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于是,王明洪在连家庭农场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立即注册了我区第一个家庭农场——蓝博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

“会不会太冒险呢?”

面对大家的质疑,王明洪摇了摇头说:“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我注册的时候没有任何国家政策,可是一旦有了政策,我作为第一个注册的人,马上就能享受,这不比别人抢先好几步了吗?”

【王明洪正在给土鸡投食】
王明洪正在给土鸡投食

靠着这份机敏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王明洪收获了成功,2014年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利润100余万元。蓝博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通过不断地发展,基地面积已由先前的250亩增加至450亩,并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种养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农场现主要种植水果250亩、油用牡丹育苗基地50亩、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100亩,并率先进行果树与油用牡丹的套种试验示范,油用牡丹种植除草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除此之外,农场还养殖淡水鱼50亩,年出栏林下土鸡、土鸭2万羽。

2015年初,王明洪作为全国第九届“青年致富带头人”,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汇报了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被称赞为“能干大事的青年”。这更加鼓舞了王明洪,“只要肯动脑、舍得干,农民也能进人民大会堂汇报工作。”

【王明洪正在鱼塘里赶鸭】
王明洪正在鱼塘里赶鸭

如今,已经成为创业明星的王明洪又有了新想法。

“我打算搞一二三产业联动。”王明洪说,他将在南川城区试点经营养生汤锅实体店,由自家农场供给鸡鸭和蔬菜等原材料。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安装摄像头,监控覆盖整个农场,店里安装大屏幕链接农场监控设备,做到每个产品都有特制电子“身份证”,让消费者可以观看到每只鸡鸭,每棵蔬菜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疫苗用药情况,体验从田间到舌尖的快乐。

“目前我已经安装了12个摄像头,每只鸡鸭都佩戴了脚环。”王明洪说,实体店成功后,他将发动周围村民一起饲养。“一家人在不耽误任何农活的情况下,养50只没问题,每只就算20块钱利润,每家人也可以额外增收1000元。”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王明洪一直相信这句话。而现在,有更多的人也同样相信这句话,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蓝博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周边已套用他的发展模式建起了7家家庭农场,每年增收四五万元。

图文来源:
http://www.cqncnew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44&id=87403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7-01/03/c_1120236150.htm

寻一个ta,找一个你,让所有南川人在这里相遇!
  • 熊国林
    熊国林72年生,石溪镇人,勤劳创业的梨园主人。
  • 王兴才
    王兴才头渡镇人,56岁,金佛山中勤劳善良的蜂农和笋农。
  • 刘毅
    刘毅75年生,西城街道人,全国自强模范,农村致富带头人。
  • 肖斌
    肖斌83年生,东城街道人,南川思翼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Trackback Url:https://nanchuanren.com/people/wangminghong/trackback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

文明用语!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个中情节、缘由以及真实性由受访对象本人负责,若有失察失实之处,你可以置评但是绝不允许进行人身攻击!原则上我们相信真善美,包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