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平,南川人,今年57岁。1977年,20岁的他进入了当时的南川县电影院,做过售票员、放映员、卫生员。2008年南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启动后,他当上了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各个乡镇开始出现他的身影,目前他已完成2000场农村电影放映。
8月6日傍晚,当城里的人们拖着一身疲惫回家的时候,汪永平开始了他当天的电影放映之旅。他把数字电影放映机、幕布、音箱、电源线等设备仔细清点一遍,装上长安车。这辆长安车是2011年买的,有了这辆车,汪永平的电影放映之旅方便了许多。
经过近40分钟的颠簸,汪永平抵达了今晚的目的地,三泉镇政府广场。拉幕布、接电源、调试数字放映机,半个小时后,一个露天电影放映场布置妥当。
晚上7点半,电影正式开演。当天晚上放映的是武打片《陈真》和战争片《冲出亚马逊》,在这个简陋的露天电影院里,村民们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掌声。晚上11点电影结束,回到城区汪永平家已是深夜了。

每次下乡,细心的汪永平都要用手机拍照,留下纪念。
搭设幕布是放映前最为繁琐的步骤,要捆上绳索防止大风将幕布刮倒。
每次放映都会吸引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每次放映完电影后都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收拾器材。
汪永平,今年57岁,1977年,20岁的他进入了当时的南川县电影院。在电影院他做过售票员、放映员、卫生员。2008年我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启动后,他当上了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大有镇、神童镇、三泉镇、民主乡等乡镇开始出现他的身影,目前汪永平已完成2000场农村电影放映。
由于放电影大多在晚上,为了不麻烦当地群众,汪永平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每次放完电影,收拾好东西,回到家都是深夜十一二点,远点的乡镇回来就是凌晨一点多。有一次,在去西城街道沿塘社区放电影的路上,汪永平发生了车祸,腰部脊椎受伤,光医药费就花了4万多元,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电影放映之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农村电影放映的鼎盛时期,一个村子放电影,几个村子里的人都赶来看,有些人要步行十几里的路去看一场电影。电影放映时,观众黑压压一片,就跟赶场一样热闹。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除了看电视,他们再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平日里我就会放映一些他们喜欢看的片子,听到他们的笑声,我心情很舒坦。”汪永平说。
图文来源:
http://www.cqncnews.com/Article/2014/201408/20140817211022_157676.html

刘洁南川人,本地区流行音乐实力唱将,里程碑式的领军人物。
刘孝华42岁,东城街道人,高山移民后做起景观石材生意,红红火火。
刘远27岁,南川石墙镇人,个体养殖户、电商和网络讲师...
徐凤容兴隆人,用五年时间将五百亩荒山变成果园的“柚子大姐”。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