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功艾,1975年生,南川铁村乡人。高中毕业就出门闯荡,曾经一无所有,曾经打工做保姆,但又怎样?这个女人自小就将眼光放得长远,让每一段经历成为经验。历尽艰苦,终于成为如今年收入数百万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老总。
闯荡城市,不做井底之蛙
在南川区金佛山下出生的吴功艾,父亲是铁村乡人,曾做了8年的代课老师,后又辞书归田。贤惠又好客的母亲在镇上有着广泛的人缘,同时是当地的妇女主任,闲暇时也做裁缝为家里创收。在吴功艾的记忆里,童年就是走着泥泞的路上学,穿着泥巴结块儿的鞋回家。踩着黄昏踏进家门放下书包,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割草喂牛,帮着母亲做饭照顾家里的3个兄弟姐妹。
1989年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吴功艾跟当地的姑娘们一样,开始面临家里和亲戚朋友介绍对象的问题。“就这样在村里结婚生子,背着背篓继续割草喂牛吗?”这时候她开始认真考虑起未来。从小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要到城里去闯闯,然后找个城里人互相依靠过下半辈子。也许,是到了该行动的时候。
1992年,高中稀里糊涂地毕了业,吴功艾说服父母,让她去湖北荆门的姨妈家帮忙做保姆,家里也是想着让她不到黄河不死心,然后好回来安安心心嫁人。在姨妈家,每月领着60元的工资,洗衣做饭,做了1年。辛苦倒是其次的,但心里不甘啊。自己干着活,却是为了让姨妈家的儿女认真读书,吴功艾觉得这种情况和呆在山村里没什么区别,甚至,在家里给自己干还有尊严些。这时候,她才突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文化的撑腰,人才能有底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Q:你说去城里做保姆比家里干农活还不如,那这次闯荡对你来说是失败了吗?
A:当然不。如果没有出去,也许我在乡里就嫁人种田喂猪喂牛过一辈子,一点远大的理想都不会有了。但在城里见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用后,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说实话,从小我学习就不好,读书读不进去,但是城里人让我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这时候,回到家乡的我就不是当初的我了。我们那儿的女孩子十五六岁家里就要开始介绍对象,准备结婚。但是我不要这样重复循环。以前我一心想的是要嫁到城里去,从城里回来后,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嫁,也要嫁给文化人。
识茶,如识人
1993年吴功艾回到南川,自己开始推着小板车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卖糍粑和豆浆油条,后又进了炼油厂做了两年工。这期间任谁给她介绍对象,她一律先考察学历、文化,如果这条不过关,她不会动心。
1994年,19岁的吴功艾终于等来了这个文化人。当时住在炼油厂宿舍楼上的姐妹给她介绍了镇上农业局搞茶叶技术的张建伦,西南大学毕业,离异不久,问她有没有兴趣。见了面,对方36岁,年龄大了点,离过婚,而且因为做生意被外地茶叶老板骗,背着当时来说很大笔的4万元债。家里人都觉得不太合适,但吴功艾有自己的想法。他虽然比自己大17岁,但高高大大一表人才,还是当地少有的大学生,有技术,性格踏实稳重,虽然背了大笔债务,但钱嘛,只要人对头,总能挣回来。1996年,他们结婚了。也是在这一年,他们共同遇上了人生的转折。有天吴功艾与丈夫去山里游玩,遇到了老公以前的大学老师,对方向他们介绍功夫茶,提出了一些项目,其实也是想帮帮他们的意思。回来后,夫妻俩就跟另外一个朋友合伙,自己这方出技术,对方投资,再次开始了茶叶生意。最初的艰难,是要四处找茶源,收茶叶,然后加工。山里雨多,吴功艾亲自去收茶,经常一天到晚双脚都是泥泞,拿回来交给老公和老师那边加工。大学生和老师亲自处理,技术自然过硬,很快,他们的茶就不愁销路。
婚后3年,吴功艾夫妻收益了28万,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2年,她在南川木凉乡汉场坝承包了100多亩荒地,把原有已不能用的茶树换成高质量的茶苗,正式创业。茶叶需要数年的培植,在这期间,吴功艾需要收入,于是她又承包了3亩鱼塘,养殖了千只鸡,几十头猪牛羊,办起了农家乐。
2005年,他们栽下的茶苗盈利十几万,亲手加工生产的产品“金佛玉芽”获得了全国金奖。2008年,年收入达到一百万,同年,她正式成立了重庆艾伦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Q:在创业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
A:对我来说,这份事业,都是从识人开始的,如果不是先认识我的老公,又认识他的老师,我再拼再苦,也只能做一个女农民。而现在,我们最好的野生大树茶,被国内最高端的识茶之人买去,价格是每公斤1万元,我的茶代表的是茶文化。识茶,如识人。我书读得不好,但老公读好了的,道理看得明白,他让我学会,任何时候,都不要对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要看高一线,才能提前触摸到未来。
把自己的眼光传给儿子
重庆艾伦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源自吴功艾和老公张建伦二人的名字。从这一点上,也可以想见他们的感情有多和谐。
从最初的认识到排除意见结婚,吴功艾一直认为自己对婚姻的眼光是成功的。这么多年来,老公一如当初那样踏实稳重,从不过问她生意上的事情,只安安静静地做一名加工茶叶的技术能手。有了他在背后的支撑,她真的能够看高一线,把生意越做越大,连当初用来创收的农家乐,也成长为四星级产业。
1998年,他们的儿子出世,正遇上创业最艰苦时期,就交给了婆婆家带着,但2006年,生意稳定上升后,吴功艾立刻就把孩子接回了身边。她告诉儿子,父母成功的经验,一是靠辛劳,二就是靠文化,没有老公的技术,就没有公司的今天。儿子16岁了,在教育方面,她认为自己能传授下去的,是好的眼光。不管成绩如何,对山里人来说,都不要拒绝远大理想,要有看到自身未来的眼光。在这个前提下,付出多少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从2009年至今,吴功艾的公司飞速发展着,承包了更多的地,种更多的茶,固定资产从几十万飙升到上千万,年收入更是跃升到如今的两三百万。公司先被评为南川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后更被评为重庆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连她业余搞的农家乐,也评上了四星级。
如今,吴功艾所承包的地已扩大接近2000亩,其他产业数百亩。事业如此,吴功艾依然自谦。虽然小有所成,但凡事仍习惯亲力亲为,头天睡觉之前都会计划第二天的工作,眼酸手痛早已习以为常。她正在准备进军电商,淘宝店试运营了一段时间,但并不满意,正和老公一起苦研技术。她也看到了电商行业的迅猛势头,和其中蕴藏着的商机,一旦万事俱备,她的茶叶将会借助网络卖遍全国,卖出国门去,传播并让更多的人了解金佛山茶文化。
Q:打拼了十几年,也累了十几年,没有想过享受生活吗?
A:从创业至今,实在是太忙碌了。不要说享受生活,就算休息也是谈不上的。我们一家从没出过远门,我跟老公也没浪漫过。为了弥补自己在文化上的遗憾,也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上大学是肯定的,是否深造还要看他自身的努力和想法。现在,我也确实打算放缓慢工作的节奏,毕竟,人这一辈子,拼搏努力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有更好的生活。那么,和家人出去旅游是接下来的计划。
图文来源:
http://xnb.newoo.com/shidai/201412/43984.shtml

刘大林49岁,白沙人,从出门求生到回乡反哺,他要打造一个心中的故乡。
吴绍明和韦会华樱花树下相知相守的一对古稀老人。
张勇1976年生,家住东城街道,身残志坚的脑瘫患者,网络写手。
夏明兵74年生,兴隆人。卖过豆花饭、下过煤矿、进过工厂、做过物流...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