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兵,1974年生,南川兴隆镇人。卖过豆花饭、下过煤矿、进过工厂、开过餐馆、当过推销员、做过物流,多行业的锻炼让他成为一名全能型选手。2011年成立夏妍商贸有限公司,将牛奶经销生意越做越大,2015年回到老家金湖村兴建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8月,骄阳似火。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车窗外的树叶绿得发亮。不一会,一栋褐色的4层建筑豁然出现在眼前,房前的亭台楼阁和古朴小道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别有一番韵味。
院坝里,房子的主人夏明兵正躲在树下乘凉,望着远山,他思绪万千,仿佛看见儿时的自己,挑着重重的一担泔水,步履蹒跚地沿着山路赶回家喂猪。
“我是农村出来的娃儿,什么苦都吃过,所以别人能做的我都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也能做。”夏明兵感慨地说。正是凭着这股子“不怕苦”的劲头,夏明兵从农村走出去闯出了一片天地,如今又回到农村,准备再创一番事业。
1992年,初中辍学的夏明兵经人介绍,到重庆一家机械厂学技术。山里娃初来乍到,见到什么都觉得新鲜稀奇。一有空,他就研究图纸,向师傅请教,因为勤学好问,夏明兵的技术很快超过了同一批进来的几个学徒,师傅也对他刮目相看。
“当时我觉得我的技术好,但工资很低,就想出去多挣点钱。”就这样,夏明兵来到深圳的一家手表厂做机修。期间,他每天都要到外面的一家餐馆吃饭,但夏明兵发现这家餐馆的生意并不好,就向老板打听,因为一直亏钱,老板也有把餐馆转出去的打算。
夏明兵动起了心思,但老板要价五六万元,自己怎么拿得出这么多钱。夏明兵动起了“小聪明”,发动不少朋友假装要接手餐馆跟老板讨价还价。“我喊朋友跟老板说这个店值不到那么多钱,房租又贵,还是不接了。多来几次,老板就有了心理压力,把价压了下来。”最后,夏明兵以1万多元的价格接手了这个餐馆。“都是父母卖粮食凑的钱。”
脑瓜子活,又善于结交朋友,夏明兵接手后,川菜馆生意果然越来越红火。“开了四年,就赚了二三十万元,后来那一片厂房和门面全部被房东回收了,生意也没法做下去。”在父母的坚持下,夏明兵回到了南川。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2000年,夏明兵拿着积蓄在清桥花园附近买了一套商品房和一间门面。“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南川买套房子,农村娃能在城里买房,感觉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夏明兵说。
门面租给一家经销牛奶的,夏明兵就帮着店家推销牛奶,后来老板又把经销牛奶的生意转给了他。“反正是自己的门面,不要房租,想着能糊口就不错。”就这样,夏明兵又当老板又当伙计,走上了经销牛奶的路子。
为了打开销售渠道,他每天蹬着一辆三轮车,一家一家店铺去铺货。“当时牛奶并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我就喊店主亲自品尝。”夏明兵说,喝完再劝店主,如果你觉得好喝,别人也会觉得好喝,肯定愿意买。
市场铺开后,夏明兵又开始跑学校。“学生喝牛奶的肯定要多点,我就去跟学校的超市谈。”后来,夏明兵又跟城区的几家超市和部分单位食堂签订了采购协议,慢慢地,销售量做起来了。2011年,夏明兵成立了夏妍商贸有限公司,聘请了30多位员工。“现在我们公司一个月销售额能达到100多万元。”
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夏明兵练就了独到的眼光,对商机把握很准。做窗帘的利润高,他就到建材市场开了一家订做窗帘的店铺,物流业发展起来了,他又开办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夏明兵成长为创业路上的全能型选手。
创业在路上,城里乡下都是夏明兵的主场。(南川电视台视频截图)
2015年,这位全能型选手又做了一个更出乎意料的决定,回兴隆老家办农家乐。夏明兵投资了几百万元,建房子、修院坝、挖水塘,农家乐里会议室、娱乐室一应俱全,还有20多张床位。
朋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投这么多钱到农村来,压力大,见效又慢。但夏明兵觉得,农村山好水好,未来发展也会比城市好。再加上他喜欢农村的这份清净,让人很舒服,所以只要有钱都想往农村投,城里的那些生意只要良性运作着走就行。
“回农村,父母也要比在城头自在点。”谈及父亲,夏明兵说,这辈子最让他钦佩的人就是父亲。“父亲是个孤儿,一辈子勤劳肯干,靠着自己的双手带大了我们兄妹几个。”夏明兵说,自己艰苦创业的这份劲头,或许也是从父亲身上遗传下来的。
“这房子是我们父子俩自己设计的,门前的这些亭子、长廊,也是父亲亲自动手修建。”夏明兵的话里透着骄傲。“父亲有养鱼的技术,我们还打算养鱼,正在对农家乐附近的一个水塘进行整治。”
如今,农家乐一切准备就绪,马上就要开业了。对于下一步发展,夏明兵也打定了主意:流转农家乐周边的荒地种植晚熟梨,让游客享受采摘的乐趣,如果效益好,还可以发动附近村民一起种,带领他们致富。“因为我自己喜欢打羽毛球,我还打算弄个羽毛球场,让游客在我这里度假,住也住得舒服,耍也耍得舒服。”夏明兵说。
图文来源:
http://www.cqncnew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44&id=86324

钱维西城人,86年生,刚结婚的小娘子,乐天派的美女导游。现居重庆…
王淑贤东城街道人,20年如一日坚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
严强生80年生,石溪人,在外干了十几年厨师后回乡创办了养猪场。
时荣恒43岁,南川大有人,从打工仔到老板,再然后返乡创业。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