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隆运娇/图:陈姗 发布时间:2016-8-4 11:45
谢福洪,1970年生,南川南平镇人,开过面条厂、副食店,也外出打过工。返乡后,经过调查研究,她从自己的手工毛衣爱好中发现商机,成立了红潇毛衣加工厂,并将产品推向网络。靠着不错的口碑和回头客,一时行销内外,产品供不应求……

谢福洪

6月17日,记者见到谢福洪时,她正在自己的设计室里设计最新的手工毛衣图纸。“要针对每个顾客的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的成品。”靠着为顾客打造独一无二的毛衣的理念,谢福洪的手工毛衣及编织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从设计室出来,谢福洪带着记者来到了她的毛衣门店。在店里,挂满了她手工编织出的毛衣作品。这一针一线织出来的毛衣,样式各异、花样纷繁“。我从小就喜欢打毛衣,小时候为了织好一件衣服,整夜不睡觉,织好后非常有成就感。”谢福洪说。

1989年,年仅19岁的谢福洪靠着面条加工厂,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由于面条厂效益逐年下降,她选择前往上海打工。“虽然在上海发展前景很可观,但考虑到家里的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没过几年我便选择回乡,最初的想法是做点小生意补贴家里。”谢福洪说。

回到家乡后,谢福洪开起了副食店,闲暇时,她拾起了小时候打毛衣的兴趣爱好,经常给父母和孩子打毛衣。因为她的手巧心细,很多朋友都请她帮忙编织衣服,加上自己特别感兴趣,她也乐意帮忙。久而久之,谢福洪积累了丰富的手工经验,也从网上学习到新的样式,不断创新。

在网上学习新的样式时,谢福洪受到启发,“我何不自己打毛衣去卖呢?”说干就干,刚开始,谢福洪只是收取手工毛衣的工价,后来名气慢慢打响,她便租下一间固定的门面,专门用来展示和销售自己的手工毛衣作品。

有了固定门面加上自己的好手艺,谢福洪的手工毛衣生意越做越好,但只卖手工毛衣很受季节限制,为此,谢福洪思考转型。

【6月17日,谢福洪正在教朋友织毛衣。】
6月17日,谢福洪正在教朋友织毛衣。

谢福洪发现很多人家里的座椅座套坐垫,甚至地毯等,都可以用毛线进行勾勒。“这些东西用毛线制作的话,会更加柔软厚实,用的时间会更久,尤其适合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谢福洪说。经过网上看视频学习,谢福洪的毛线编织品种类越来越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顾客喜爱。

“之前我也像很多人一样,以为手工编织是个过时的行业。”谢福洪说,但经过调查研究,她发现其实手工编织依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而且现在的手工编织形式更加丰富,已经不再以功能性保暖为主,有更多的品种和样式等待去开发。

谢福洪的毛衣价格至少在三百元以上,长款的毛衣甚至上千元。“我的价格是和我的手工技术相匹配的,很多老顾客都知道,有的稍微贵一点仍然供不应求。”谢福洪说,除了固定门店,她还在微信、淘宝和腾讯等平台上相继开起了网店,每天都上传自己研究出来的新式品种。谢福洪的产品很快受到了网友的喜爱,拥有了众多回头客,产品也销往了市内外各大城市,甚至连美国的客人也通过介绍在她的店里定做毛衣。

对于现在的生活,谢福洪感到很有成就感。她说:“我做生意没有打过广告,全是靠口碑。越是被顾客认可,就越觉得自己有价值。”

“在我看来,手工编织可以让人减压,使人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以让人尽情地发挥想象力,看着这些编织品从自己手中一点点诞生,那种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甚至会让人上瘾。”谢福洪说。

如今,谢福洪注册成立了红潇毛衣加工厂,还为自己的手工毛衣和编织品注册了商标,取名“红志”。对于未来,她的心里有两个梦想在萌芽,“一是希望扩大产品种类,二是希望能够帮助一些生活有困难的姐妹,传授她们手工编织方法,我以订单形式包销,让大家一起致富。”

图文来源:
http://www.cqncnew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44&id=84574

寻一个ta,找一个你,让所有南川人在这里相遇!
  • 夏明兵
    夏明兵74年生,兴隆人。卖过豆花饭、下过煤矿、进过工厂、做过物流...
  • 刘克建
    刘克建72年生,黎香湖人,农场主。宁当一分钱老板,不做一块钱工人。
  • 周明兰
    周明兰南川市政环卫工人,十几年来风雨无阻,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
  • 陈明正
    陈明正石墙镇人,国家电网农村抄表电工,兢兢业业已工作13年。
Trackback Url:https://nanchuanren.com/people/xiefuhong/trackback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

文明用语!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个中情节、缘由以及真实性由受访对象本人负责,若有失察失实之处,你可以置评但是绝不允许进行人身攻击!原则上我们相信真善美,包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