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林,1972年生,南川石溪镇人。2007年到广东打工,但不习惯离乡背井与城市格格不入。2008年回到家乡创业,将一片荒坡开垦成一片梨园,发展农家乐,逐步扩大规模效益,通过勤劳的双手创业致富。
在石溪镇盐井村5社,有一片梨树林,果树上挂着一个个金黄的果实,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些还没来得及装袋的梨子散发出阵阵果香,让人留恋。这片果林的主人叫熊国林,是当地的村民,今年44岁,是一个敢说敢干的汉子。
从事梨树种植7年,熊国林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学习摸索,正朝着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前行。近日,记者来到他的梨树林,听他讲述种植梨树的故事。
2007年,熊国林和村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带着梦想南下广州。但是,离乡背井的他越来越感到自己与城市格格不入,仅仅一年,他就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返乡后做什么呢?熊国林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老家屋后面有一片荒山,上世纪80年代,这一片地是有名的茶叶种植基地,而且还成立了三个茶厂。可后来,茶叶行业不景气,不少人都将自己的茶山荒废,茶厂也倒闭了,不久,整个茶山都变成了荒坡。
熊国林想,这片山坡的土质很好,光照条件也不错,既然种植茶叶都能见到效益,应该也适合梨树生长。说干就干,他流转了50亩土地,准备种植梨树。
“这荒山能种梨树?”村民们纷纷质疑熊国林的想法。一些好心的村民还专程到他家去劝他,“万一这荒山种不出什么,钱就打水漂了,还不如干点别的。”面对众人的劝阻和质疑,熊国林还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垦荒山,种上了梨树,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仅在外打拼一年的熊国林创业资金并不是很宽裕,为了尽量节约资金,所有的工作都是他和妻子赵永群亲自动手。
熊国林正在检查梨子的生长情况
“最开始那段时间是最艰苦的,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熊国林说,当时整个荒坡没有路,要想在荒坡闯出一片天地,就必须在荆棘中开辟出一条路,夫妻俩便拿着锄头镰刀,一刀一锄地披荆斩棘,打造出一条创业通道。
熊国林说,那段时间,他和妻子吃住都在山上,杂草丛生的山林里蛇虫鼠蚁什么都有,他们自己都记不清被咬过多少次,只是满腿都是伤口,到现在都还留着伤疤。
梨山开辟完毕后,他引进了优质早熟梨。虽然,他曾经学过梨树种植技术,但是为了让果树能更好地生长,熊国林还特意买了梨树种植的相关书籍,根据书中介绍的科学方法去实践。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去请教咨询镇上的果树种植技术人员。
为了照顾好这些梨树,他可是下了一番工夫。自学了梨树的种植、嫁接、修剪等技术,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逐渐掌握了梨树种植技术。
在熊国林的精心管护下,梨子林已经进入挂果期。现在共有3000余株梨树,今年可产梨子30000公斤左右。
种植梨树只是他梦想的一部分,其实熊国林心里早就对自己的创业进行了长期的规划,他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
“山上空气好,梨子也多,城里人对此都感到很新鲜。果子成熟的季节,很多城里人经常带着家人一边游玩一边采摘水果。”熊国林说,他的梨山海拔900多米,很适合避暑纳凉,现如今,他的农家乐也已经修建完毕,能同时容纳20余人入住,梨树采摘园也初见成效,下一步他还要继续打造一些供游客体验的设施。
目前,熊国林的创业之路走得越来越顺,他还想再扩大规模。“以后条件好了,南两高速一通,人气也多了,那个时候可能比现在更好一些。”熊国林说,创业的步伐不能停,自己的梦想也会一步一步地照进现实。
图文来源:
http://www.cqncnews.com/html/2016/zhonghe_0715/84975.html

周廷木65岁,石墙镇人,坚守几十年的老打铁匠。
刘宛利家住南川市区,10岁小学生,妈妈坚强孝顺的好女儿。
霍之亚大观人,24岁的回乡创业青年,肉牛养殖公司负责人。
陈淋溪11岁,家住东城街道,勤俭刻苦有爱心,被评为区美德青少年。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