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顺海,33岁,南川德隆乡人。20岁时,在福建一家私人鞋厂打工被破碎机压断了右前小臂。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体验过各种生活艰难和工作艰辛后毅然选择返回老家创业,如今他已成为德隆乡的养蜂大王,同时他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银杏村位于南川区德隆乡大山深处,今年33岁的曾顺海在那里酿造着自己人生的甜蜜。
走进群山中,远望山坳中一片金黄,那便到了。来迎接的是“嗡嗡”不停的蜜蜂。
深秋时节,在金黄银杏叶的映衬下,飞舞的蜜蜂宛若一只只精灵。深吸一口纯净清新的空气,似乎还能品出一缕淡淡的蜜香。
“对呢,现在正是产最后一季药蜜的时节,这蜜味多远都能闻到。”曾顺海一脸自豪地说。
因家境贫困,曾顺海初中一毕业便去了福建打工。20岁那年,曾顺海在一家私人鞋厂工作时被破碎机压断了右前小臂。
痛苦、绝望,短暂的沉寂后,曾顺海又站了起来,试着继续找工作维持生计,但都因为自身的残疾被拒绝。无奈之下,他返回老家创业,如今成为德隆乡的养蜂大王。
“是残疾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曾顺海说。
回到老家后,曾顺海决心创业。他用伤残获赔的7万元在当地承包了30亩土地种植花木,但一腔热血很快被无情地浇灭。由于初次创业,曾顺海对花木种植技术还缺乏了解,承包土地的土质及周边水源都不适合种养花木,只好放弃。
面对首次创业的失败,曾顺海倒很坦然:“当时啥都不害怕,花木不能做就换一个,大不了从头再来。”
曾顺海的家乡银杏村位于南川区金佛山南麓,海拔1000多米,植被充沛、花源丰富,环境天然无污染。
怎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创业?曾顺海冥思苦想。一群“嗡嗡”飞过的蜜蜂扰乱了他的思路,蓦地,一个念头从脑中闪过。
这里紧邻金佛山,植被丰富、花期长;村里很多村民都会养蜂,技术没问题;蜂蜜质地极佳,在南川一直有很好的口碑。
就这个了!
曾顺海瞬间觉得豁然开朗,热血沸腾。南川区残联得知情况后,对他的创业十分支持,同时积极为他争取补贴扶持。曾顺海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他赶紧下山找亲戚借了2万元,又进城办理创业贷款8万元,用这些钱买了蜂箱和一些设备,在自家房屋旁边的一块缓坡上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山里村民多种玄参、五倍子、荞麦等药材,曾顺海决定以药蜜作为主打产品。为保证药蜜品质,曾顺海的养蜂基地春、夏、冬三季都不取蜜,只在秋天取蜜。
“虽说少收两季,收入会少些,但这样既能保障药蜜质量,又能快速地壮大蜂群。”曾顺海凭着自己的诚信经营,渐渐积累起很好的口碑,销路也越来越好。
随着蜂群逐步增加,为保证有充足的蜜源,曾顺海筹划延伸产业链,走种养结合的路子。
那一年,曾顺海父母身患重病,他既要筹钱为老人治病,又要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建好的蜂场由于缺乏管理和缺少投入,20个蜂箱只招进1群蜜蜂。父母双双病故后,曾顺海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向山里养蜂老人请教,购买养蜂书籍学习钻研,对养蜂技术作了改进和创新,当初的1群蜜蜂到2008年繁殖成4群,2009年发展到了17群。也就在这一年,28岁的曾顺海有缘结识了毗邻万盛区关坝镇刚高中毕业,时年20岁的姑娘赵金花。
身高1.64米的赵金花亭亭玉立,皮肤白皙,秀气妩媚。最初听朋友介绍起曾顺海的情况时,在心生好奇的同时,暗地里为曾顺海不畏艰难,不向命运低头,身残志坚的精神所打动。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交流一段时间后,她决定前往南川区德隆乡一探究竟。在一个春寒料峭、寒风刺骨的初春,赵金花一大早从万盛赶到南川城区,再换乘路经德隆乡的班车,6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在乡集镇见面了。见到身高1.75米,蓄着平头,穿着朴素,拘谨憨厚的曾顺海,她那颗一直“怦怦”跳动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那时乡到村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还需步行8公里才能到达他的家。曾顺海怕姑娘接连赶路吃不消,便将她安顿在集镇旅馆住下,而自己却连夜回到家中打理事务,第二天一早料理完蜂场的事情才来集镇把她接到家里。通过正面接触和实地观察,赵金花对曾顺海充满敬佩,认定他是一个干事创业的男子汉,是一个值得爱戴的残疾人。她认为,他作为残疾人多年执意打拚创业实在不易,现在他的事业正在起步阶段,生活中太需要帮手,在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照料他,为他分担一些家务琐事,为实现他的养蜂梦想助上一臂之力。从此后,赵金花隔三差五便来到山沟里帮助曾顺海整理蜂场、料理家务。她专门买来专业书籍,帮助他查资料、搞实验,一起共同探讨、摸索、掌握、积累养蜂技术。每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赵金花都同他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从精神上给予鼓励,给他自信和动力。曾顺海不会忘记,当初赵金花的父亲得知她与一个残疾人交往时,竭力反对和阻拦,是她用女儿的温情和真情不断开导,终于让父亲开始慢慢接受他;那年,蜂场扩展规模,当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时,是她反复动员父亲取出6万元存款,解了燃眉之急;她有金子一般的心灵,纯洁无瑕,对他一片痴情,关怀备至。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蜂场,她从不让他搬运笨重东西,从不让他洗衣做饭,一个人独自承揽了家务活……
在赵金花的鼓励、支持和悉心照料下,曾顺海一门心思放在发展养蜂事业上。他脑子活络,爱学习、勤思考、肯钻研。2011年还清债务后,他开始谋划搞规模化养殖,走种、养结合的路子。
说干就干。曾顺海再次向银行贷款25万元,从附近村民手中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以玄参、荞麦为主的中药材,打造出共占地10亩的两个养蜂基地。为适应市场发展,他还为自己的蜂产品成功注册了商标。
为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曾顺海成立了金佛山七上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制定了详细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目前,共有成员105户(其中残疾人15户)。
通过成立合作社,基地规模快速扩张,实现了抱团发展,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打造一条完整的种养产业链,农户能实现稳定的增收。
为回报社会,曾顺海不仅把残疾人家庭作为合作社的重点扶持对象,还常年聘请残疾人协助管理基地。
“我的基地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是政府、残联和亲朋好友给了我无私、大力的支持帮助。如今,我也要尽我所能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过上好生活。”曾顺海说。
……
今年的8月19日上午11时,南川城区“皇庄”酒楼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一个残疾人与一位美丽姑娘的婚礼正在这里举行。夏末初秋是收获爱情的季节。曾顺海和赵金花几年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心心相印、两情相悦,他们的爱情在这丰收时节终于瓜熟蒂落。他们的爱情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和生活的磨砺,大家相信他们婚后的生活也会更加甜蜜!
图文来源:
http://www.cqrbzkb.com/newsx.asp?id=6190
http://www.cqrb.cn/html/ncb/2014-08/10/005/content_60681.htm
http://www.cqdpf.org.cn

王兴才头渡镇人,56岁,金佛山中勤劳善良的蜂农和笋农。
李攀1991年生,头渡人。一个经历丰富,为梦想坚持不懈的年轻人。
向祖兵77年生,德隆人,海军退伍战士,曾亲历亚丁湾护航。
时荣恒43岁,南川大有人,从打工仔到老板,再然后返乡创业。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