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今年26岁,南川东城街道人,患有先天性脑瘫。不肯向命运认输的他每天都坚持上街卖报纸,艰难地用自己的双手丈量着南川城和梦想之间的距离,转动车轮,转动岁月,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和梦想消失在每一个人前人后的“远方”……
1987年,张力出生了。医院里一位医生悄悄对张力的父母说:“这孩子有病。”当时的医疗水平不如现在,并没有查出孩子有什么病。张力的父亲说:“这孩子虽小,两只小眼睛乌溜溜的,会转来转去看东西呢,会有什么病?”随后他们将孩子带回家,可小张力总是爱生病,发烧、抽筋……
转眼小张力一岁多了,还不会走路,但是靠在墙边能够勉强站立。也许是孩子生下来小,长得慢,走路比较迟吧,小张力的父母安慰自己。又过了一年,小张力还是不会走路。这下张力的妈妈李秀兰急了,怎么办呢?于是带着张力四处求医,可孩子老是站不起来。张力5岁的时候,父母又把他带到成都一医院检查,医生给出了诊断结果:先天性脑瘫。听到这一结果,张力的父母心碎了,看着年幼的儿子,母亲李秀兰泪水滂沱,“上天为什么要给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孩子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呢?”
李秀兰已记不清带着儿子去了多少家医院,几年来的治疗花去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却没有收到丁点儿的明显效果。“什么方法都试过了。”无奈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也彻底死了心,“难道孩子的命只有这样吗?”
张力的家住在六角楼,随着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将他送进了他家附近的工会幼儿园。可小张力经常听不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老师也担心小朋友会把行动不便的他给碰倒摔倒,于是让人带信给他的妈妈,说他和正常人有些不一样,希望能将孩子接回家去。李秀兰伤心地来到学校,一句话也没说,背起儿子就走……
由于白天夫妻俩要忙着做生意,张力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家里。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只能呆呆地看着窗外的同龄人背着书包去上学、放学。一天,李秀兰做完生意回到家,迎接她的张力却委屈地哭了,他说:“妈,我也想上学。”李秀兰一听就着实犯难了:上学,去哪儿能上啊?
儿子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都满足不了,李秀兰只能独自伤心流泪,却又不能告诉小张力,他是残疾人,学校不愿意接纳他。可儿子一个人在家也确实太孤单、太寂寞,无奈的她只好给儿子买来很多“花人书”。翻翻拣拣,张力不哭不闹了,没事的时候也会拄着拐杖出去走走,回到家就看看电视看看书。
“他其实特别懂事,知道我们做生意忙,不到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减轻我们的负担。”母亲李秀兰说,张力自食其力的能力特别强,夫妻俩生意忙,张力会在中午就帮爸爸妈妈把饭做好,只等妈妈回家弄菜。有时候,甚至还将被单拆了丢进洗衣机里洗。“虽说都是些小事情,但对腿脚不方便的他来说那可不是一般的吃力啊!”说起儿子的自觉懂事,李秀兰的眼泪又悄悄地流了下来。
就这样一过20年,陪着张力一起长大的或许只有落寞和孤单。前两年,区残联送了张力一辆轮椅,有了它张力再出门比以前方便多了。而随着慢慢的长大,他心中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难道自己一辈子都要让父母养着,成为他们的拖累吗?不,我一定要学会养活自己,不让他们担心了。”2008年暑假的一天,张力推着轮椅在广场上玩,碰见几个卖报纸勤工俭学的小学生。张力眼前一亮,“我也可以卖报纸呀!”于是上前仔细打听了一番从哪里批发报纸,批发价是多少……
回到家中,张力把这个想法给爸爸妈妈一说,遭到了强烈反对,“孩子,你腿脚不方便,卖报纸很辛苦,你自己推个轮椅有时上坡下坎的去不了,遭摔了啷个办?”“我们家里条件虽然不富裕,但还算过得去,爸爸妈妈能养活你。”听了爸爸妈妈的劝说,倔强的张力一个劲地摇头,“我要去,我要靠我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就这样,身患脑瘫的残障张力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卖报。
从那以后,张力每天早晨7点出门,从邮局领了报纸后,装进胸前挂着一个黑布包,然后用双手开始在南川城区里“行走”。每一天他最早要到下午2点后才能将报纸卖完,有时候甚至要卖到下午四五点。
这个季节的雨水似乎也特别多,为了防止报纸被淋湿,他会给报纸也“穿”上了一件雨披,将报纸用自己的衣服或者布包小心遮住。然后,依然不停地沿街叫卖。有一天,雨后路滑,一不小心轮椅掉进了水坑,猛烈的颠簸使轮椅向后翻躺,张力差点被摔了出去,幸亏路过的好心人用力撑住轮椅,但报纸还是撒了一地。张力却顾不上自己,迅速地捡起报纸,扶起轮椅,将报纸再盖好。那一天,张力的报纸没有卖完,因为被弄湿的报纸没人愿意买,他只好将它们退回了邮局。那一天,张力全身被雨淋湿。回到了家中,沮丧万分!以后只要下雨,张力就会觉得心烦:即使没有因为视线不清而摔跤,他转动轮椅时双手也难免会沾满泥水,拿报纸时只能用两根手指捏住报纸一角,小心翼翼地将报纸“拎”出,否则沾上泥水的报纸根本没法看也没人愿意买。
妈妈心疼他,让他下雨天不要去卖报纸,怕摔着了。他笑着摇摇头说:“一定要坚持!”每天从邮政局领了报纸后,从清桥花园、河滨路、盛丰源、鼓楼广场、六角楼。他用双手丈量着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几里路,手上磨出血泡,破了,结成茧,再磨出泡……妈妈看不下去,为他准备了一副手套,他试了一下,结果手套两天就给磨烂了,而且转动车轮时直打滑,走不快,报纸还卖不完。于是,他依然忍着痛裸手而行……
现在张力有了5个固定的客源,他们都是张力卖报纸的时候认识的。每天早上,张力取了报纸后,第一时间就会为他的客户们送报纸。而每一个从张力那儿买报纸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张力的报纸一元一份,虽然在其它地方买还要便宜些,但我就是愿意在他那买,因为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太坚强了!”“我被他那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所感染着。”“现在社会需要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问起他卖报纸这么辛苦,有没有想到过要放弃。张力憨笑着说:“虽然很辛苦,但我却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因为卖报纸,我可以不用自己把自己囚在家里,落落自卑。现在的每一天我都很自由自在,充满活力!”
张力卖报纸已经五年了,他每天只拿30份,除去本钱,每天可以赚15元。“我现在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张力说。妈妈李秀兰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儿子高兴地告诉她:“妈妈,我自己有钱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好安逸哦!”
张力对自己挣的钱也很有规划,每天必须存5元,3元钱的午饭,其余的买点其他东西或作本钱。虽说挣了钱,张力对自己却是异常的“抠门”,每天中午都是在道南中学门口一家小餐馆吃一碗3元钱的小粉。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去吃,不在街上就近找家店吃。“因为我要给六角楼一家客户送报纸,我在这吃惯了,老板和我很熟,也很照顾我。”张力很义气地说。
“别看他对自己抠,对街上那些要饭的残疾人却是一点都不吝啬。”一位卖报纸的大姐和张力是同行,一提起张力,她连连称赞。她告诉记者,在广场卖报纸的时候,张力看见那些要饭的残疾人,总会毫不犹豫地给他们2元、5元。“我在卖报纸的时候很多人都帮助过我,他们会不时地推我一把,或是绕着圈子都要在我这儿买报纸,我心存感激!所以对那些残疾人我也应该尽力地帮助一下,因为同是残疾人。”话不多,却句句让人感动。
张力说第一年报纸卖下来,他也算小有收获,已经给自己的小金库装进了450元钱。他家里还有个小妹妹,平时卖完报纸他总是会给妹妹买点小吃回家,一串烧烤、一个锅盔……看着小妹妹开心的吃相,张力感到很满足。同时,他也在计划着要给自己的父母买点礼物,因为工作以来他还没给双亲送过礼物。“我想给爸爸妈妈一人买件衣服。”张力毫不掩饰心中的小秘密。
“我还有一个梦想,等以后钱存多了,开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公司。”张力谈到自己的梦想时,眼里闪过一丝亮光。“虽然这个梦想还很遥远,但我相信有一天一定会实现。”张力说着,推着轮椅继续卖他的报纸去了。
看着张力继续用双手转动车轮,转动岁月,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和梦想消失在每一个人前人后的“远方”里,衷心地祝愿他今后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在他的生活中,爱心更多一点,坎坷更少一些。也祝他的梦想可以早日实现!
图文来源:http://www.cqncnews.com/Article/HTML/Article_24373.html

王华强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技术精湛医德优良,曾获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徐凤容兴隆人,用五年时间将五百亩荒山变成果园的“柚子大姐”。
吴小兰45岁,南城街道人,小有名气的女兽医。
张邦扬73岁,古花乡人,远近闻名笔耕不辍的退休老人。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