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碧罗、王嫚/图:瞿明斌 发布时间:2019-10-20 17:43
赵明和田维书,是南川区德隆镇隆兴村四社的村民,今年50多岁,他们有着30多年的采笋经历。每年的六月初夫妻俩便上山种菜,七月底或八月初上山砍林、修路、捡柴,一切都是为了九月采笋做最后的准备。两口子在箐坝山上承包了二三百亩方竹林,建有两间笋厂,每年要雇10多个工人帮忙采笋。

方竹笋因其质嫩肉厚、色美味鲜、营养丰富,被喻为“笋中之王”, 已有900多年的采摘史。竹笋多是春生,而方竹笋却不发于春而茂于秋,每年秋季都会吸引超过1万多当地人走进金佛山上,去采收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今年50多岁的赵明、田维书夫妇是南川区德隆镇隆兴村四社的村民,他们有着30多年的采笋经历,在箐坝山上承包了二三百亩方竹林,建有两间笋厂,每年雇有10多个工人帮忙采笋。

每年的6月初赵明、田维书夫妻便上山种菜,以供采笋时节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七月底或八月初夫妻俩会再次上山砍林、修路、捡柴,为采笋做最后的准备。9月中旬赵明、田维书夫妻举家带领采笋人上山采笋,直到10月中旬下山才结束“与世隔绝”的日子。

从赵明、田维书夫妻的家到采笋厂要爬坡上行二三个小时,除了补充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外,整个采笋季赵明、田维书夫妇都和采笋人一起吃住在不通路、不通电、无手机信号的大山里。

采笋时节“与世隔绝”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今年的采笋季能增加10多万元的毛收入,赵明、田维书夫妻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据介绍,重庆南川区现有方竹笋林超过10万亩,每年采笋季都会吸引超过1万多人采笋,成为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产业。

9月21日,赵明背着大米行走在进山的路上。赵明的家到采笋厂要爬坡上行二三个小时,除了补充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外,整个采笋季赵明、田维书夫妇都和采笋人一起吃住在不通路、不通电、无手机信号的大山里。

9月21日,赵明在和要来山上采笋的工人通电话。由于赵明的笋厂没有手机信号,他每天要走两公里山路找到稳定的信号和外界进行联系。

9月21日,赵明(右一)在笋棚里和采笋工人一起喝油茶。

9月22日,赵明(右一)和采笋人一起在方竹林中寻笋、采笋。采摘方竹笋须本着“采小留大、采低留高、采远留近”的采笋规则进行采摘,为来年采笋奠定基础。

9月22日,赵明(中)和采笋人一起行走在采笋途中。采笋十分辛苦,一天下来要翻山越岭走十几公路的山路。

9月22日,赵明在采摘方竹林中的可以食用的菌。在野生方竹林里,偶尔会生长出可以食用的野生菌,赵明会小心翼翼采回去改善生活。

9月22日,天刚蒙蒙亮赵明便起床将在大锅里煮了六七个小时的笋子捞起来摊开散热,然后进行烘干。通常十斤左右的鲜笋才能制成一斤干笋。

9月22日,天刚蒙蒙亮赵明、田维书夫妻便起床将在大锅里煮了六七个小时的笋子捞起来摊开散热、烘干。

9月22日,赵明(中)和采笋人将采回来方竹笋倒进锅里准备翻煮。方竹笋的鲜笋保鲜期只有五六天,大山深处的方竹笋都是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烘烤成干笋,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质一年。

9月22日,赵明(前排右一)和采笋人在笋棚前合影。

10月12日,田维书在记录采笋人的采笋量。采笋人不管天晴下雨都得上山把当天长出可以采摘的笋子采完,每个人一天采了多少笋子必须记录得一清二楚。

10月12日,田维书在给采笋人烤鞋。采笋人下雨天也得上山采笋,田维书总是忙里偷闲的将采笋人湿的鞋、衣服用火烤干。

10月13日,赵明坐在等待车辆来转运新鲜的方竹笋。

10月13日,田维书(右二)帮助采笋人将烘干的方竹笋从笋厂背出大山。由于山高路远,每个人一趟只能背100多斤。

图文来源:
https://www.cqcb.com/hot/2019-10-15/1914565_pc.html

寻一个ta,找一个你,让所有南川人在这里相遇!
  • 王传淑
    王传淑41岁,木凉人。19岁出外打工,后来返乡夫妻创业,养淡水虾。
  • 郑洪远
    郑洪远49岁,水江人,宏图村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
  • 吴安建
    吴安建铁村乡人,今年51岁,在浙江永康打工10年,热心公益慈善。
  • 罗伦
    罗伦1969年生,三泉卫生院长,2012年感动南川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Trackback Url:https://nanchuanren.com/people/zhaoming-tianweishu/trackback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

文明用语!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个中情节、缘由以及真实性由受访对象本人负责,若有失察失实之处,你可以置评但是绝不允许进行人身攻击!原则上我们相信真善美,包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