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姗/图文 发布时间:2015-6-30 0:30
周廷木,65岁,南川石墙镇人。18岁开始学打铁,他生命中的美好时光都流逝在了铁匠铺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手工铁制品的需求减少,打铁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行将没落。大儿子得他真传已都不再打铁,如今只剩下他一人还在平平淡淡地坚持。

周廷木

“我会一直坚守铁匠铺,直到我失去抡锤的力气”。

今年65岁的周廷木,18岁开始学打铁,生命中的美好时光都流逝在了铁匠铺里。

周廷木的铁匠铺位于石墙镇桥塘场,在这个不到500米长的街上,最鼎盛的时期,曾拥有5家铁匠铺。如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家了。

打铁匠曾是农耕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手艺人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手工铁制品的需求在不断减少。打铁,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正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

【5月14日是桥搪场赶集的日子,但是整个上午都没人光顾,周廷木连火都没生,一个人坐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5月14日是桥搪场赶集的日子,但是整个上午都没人光顾,周廷木连火都没生,一个人坐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每天周廷木独自一人在铁匠铺里忙活。摆出已经打好的农具,拾掇拾掇陪伴多年的“老伙计”,点火生炉,一千多度的高温,不论寒暑……可因为生意不好,两个火炉早已关了其中一个,饶是农忙时节,今年他也就只卖出了一个钉耙。】
每天周廷木独自一人在铁匠铺里忙活。摆出已经打好的农具,拾掇拾掇陪伴多年的“老伙计”,点火生炉,一千多度的高温,不论寒暑……可因为生意不好,两个火炉早已关了其中一个,饶是农忙时节,今年他也就只卖出了一个钉耙。

【斜阳暮幕,唯一与时俱进的是自从有了气锤之后,让周廷木省时省力不少。】
斜阳暮幕,唯一与时俱进的是自从有了气锤之后,让周廷木省时省力不少。

5月23日,周廷木正在铁匠铺里帮乡亲修一把钝了的锄头。

“打制一件铁具,一般需要五六道工序。”选料、加温、盯火候、锤打、淬火、磨口……周廷木说,打铁除了工序繁杂外,还特别考铁匠的眼力,要看得准才能不断锤打铁料造出理想的铁件。

“我们那一辈人,学会了打铁就等于掌握了一门吃饭的本事。虽是下苦力,但靠打铁养活一家人也是不成问题的。”周廷木回忆说,生意好的时候,从早打到晚还嫌时间不够用。

那时候,他还坚持手艺传内不传外,有人来找他学打铁,他都拒绝了。周廷木有两个儿子,他将手艺教给了大儿子,大儿子在铁匠铺待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放弃了打铁人生。

如今,基本上没有人买新的铁制品了,大多时间是帮乡亲们修修锄头、钉耙等。虽然没有了市场,铁匠铺也鲜有人问津,但年过六旬的周廷木仍不愿放弃坚守了一辈子的行当,只是每天开门的时间由曾经的从早到晚变成了只开半天。周廷木苦笑着说,“一辈子的手艺舍不得丢啊,每天抡一抡铁锤,心里才有着落。”

说起铁匠铺的未来,周廷木显得有些惆怅和失落。其实,在他的心里,也不奢望铁匠铺能走多远或者留下什么,他能做的,就是“只要活一天,就会坚持天天开门打铁。”

图文来源:
http://www.cqncnew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72090

寻一个ta,找一个你,让所有南川人在这里相遇!
  • 黎贵建
    黎贵建骑龙人,1980年生,现居大连和沈阳,某服装奢侈品牌区域经理。
  • 陶福芝
    陶福芝南平人,今年60岁,擅长苗家传统刺绣,手指灵活针法多变...
  • 陈明正
    陈明正石墙镇人,国家电网农村抄表电工,兢兢业业已工作13年。
  • 韦鸿
    韦鸿29岁,西城街道人,先后创办“南川630网”,“好耍南川”微平台。
Trackback Url:https://nanchuanren.com/people/zhoutingmu/trackback
版权所有。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分享。请特别尊重受访对象肖像和隐私权,如有恶意修改、传播、造谣或中伤,本站及其本人保留进一步的追诉权利。

文明用语!本站所有图文内容均由访谈所得、本人原创或者网络转载,个中情节、缘由以及真实性由受访对象本人负责,若有失察失实之处,你可以置评但是绝不允许进行人身攻击!原则上我们相信真善美,包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