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女人
每年的四、五月和八、九月近四个月时间里,一群来自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同胞,为了摆脱贫困,怀揣梦想、走出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金佛山里采笋。她们一起刀耕火种、菜笋为食、搭棚为居,忍着思乡之苦,用柔弱的臂膀采摘来自大山的希望。她们简单朴实、吃苦耐劳、自立自强……
2019-10-23 查看详细 收到 0 张“名信片”
-
周先进
55岁,头渡镇柏枝村人,从少年时代就年年跟着父亲上山打方竹笋。他的家在山下柏枝溪边,政府划给他的竹林在金佛山甑子岩山顶上,垂直落差600多米。每到采摘季节,他和附近的村民便要沿着一条陡峭的悬崖绝径上山,中间还要爬过三层危险的悬崖木梯,负重上下,险中求生,就只为了讨一点生计。
2019-10-23 查看详细 收到 0 张“名信片”
-
赵明和田维书
是南川区德隆镇隆兴村四社的村民,今年50多岁,他们有着30多年的采笋经历。每年的六月初夫妻俩便上山种菜,七月底或八月初上山砍林、修路、捡柴,一切都是为了九月采笋做最后的准备。两口子在箐坝山上承包了二三百亩方竹林,建有两间笋厂,每年要雇10多个工人帮忙采笋。
2019-10-20 查看详细 收到 0 张“名信片”
-
李氏三兄弟
1980年老大李光明成为金佛山首批护林员之一,直到2004年过世,兄弟李光华接班。到2015年,三弟李光禄也加入队伍。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李氏三兄弟先后走上了护林员岗位,前后历时38年。如今,兄弟俩仍然坚守深山艰苦生活,住上百年的老房子,靠采笋挣辛苦钱,以及采集银杉果挣点劳务费。
2018-11-19 查看详细 收到 0 张“名信片”
-
傅品金
76岁,区文化馆退休干部。退休后他没有选择修花剪草含饴弄孙的悠闲度日,而将自己的后半生倾注到了诗词歌曲和绘画创作当中。业已发表不少作品并多次获奖,但他最拿手的还是绘制蛋壳画,就在小小的蛋壳上他绘出了唐僧师徒、水浒108将……
2015-3-30 查看详细 收到 0 张“名信片”